渭河平原(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渭河平原形成过程包括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巨型断陷带-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关中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
渭河平原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 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 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一二级阶地组成关中平原的主体,当地称“塬”,自上而下如阶梯状的头道塬、二道塬、三道塬。三道塬相当于二级阶地。
地质构造——华山以北,属于断层中下降的那部分(地堑)。接同时有黄河的支流渭河流经,流水的搬运沉积起一定作用。(渭河平原的形成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渭河平原在哪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 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西起宝鸡市,东至潼关,南接秦岭 ,北抵陕北高原 。东西长 300 千米 ,西狭东宽 。面积约23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 。平均海拔400米左右 。
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位于我国陕西省中部。其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邻陕北高原,平均海拔约500米。该平原东西绵延300公里,呈三角形,西窄东宽。被誉为“八百里秦川”,是陕西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以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而闻名。
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在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到陕北高原,平均海拔约500米,东西长300 公里,西窄东宽,成三角形,西窄东宽,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
谓河平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渭河平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 )。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6~13℃,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在-5℃左右,夏季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份,月均温30℃左右。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10分]参考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成都平原: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渭河平原:日照时间长,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渭南属于西北干旱区,北温带气候。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平原是关中地区最宽阔的地带。
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形,地质,及有什么地理特点
渭河平原的成因——断层——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低地或谷地。陕西的渭河平原和山西的汾河谷地,都是大地堑。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低地或谷地。地形——关中盆地内部的平原称为渭河平原,关中盆地——又称渭河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
渭河平原,又称渭河盆地或者关中平原,系地堑式构造平原。就是地层中部断裂下陷形成地堑,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长约300公里。
渭河平原是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构成渭河盆地。渭河平原境域包括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宝鸡市和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等秦晋两省6座城市,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
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关键主体部分。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渭河平原形成的原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断层构造一侧下沉形成的低地谷地构造地貌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渭河平原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渭河平原的成因陕西的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