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贷款,银行拼了
银行存款不断增加,往外贷款却不容易,为了保住 " 利润 ",一场银行花式 " 抢 " 贷开始上演。
作者 |路春锋 陈 畅
编辑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离 2023 年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与往年银行年底拼命拉存款的情况不同,今年反过来了,银行对个人放贷意愿更强。消费者频繁接到银行客户经理打来的低利率贷款推销电话,以低利率、低门槛的条件吸引客户贷款。
往前推到双 11 期间,借着全民购物风,各银行围绕消费贷开启内卷,发红包、送话费、派优惠券的消息铺天盖地,个别银行优惠后的利率降到了 3%。
" 银行想让大家花钱的心,这么迫切吗?就差把‘快来找我借钱花’写在脸上了。" 有消费者调侃道。
花式抢贷
" 张女士你好,我是工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我行最近推出了低息信用贷,额度最高到 300 万,利息最低可以做到 2.8%。"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对「市界」表示,最近几周,她频繁接到自称是某某银行客户经理的来电,询问是否需要低息信用贷。
" 有好几家,有的说工商银行,有的是交通银行,还有招商银行的。上来就说可以做低息借款,利率在 2.8%-3.65% 之间。" 张女士表示,在她的印象里,银行信用贷门槛很高," 比如要有房有车,或者工资收入很高,利率怎么也得七八个点吧,怎么现在利率才 3% 左右?"
不只张女士,最近有不少读者也反映频繁接到上述电话。「市界」注意到,银行贷款部工作人员也开始发布类似信息,其中一条朋友圈写道:" 最便宜的信贷,装修贷五年等额本息,年息 3%,超合适,(贷款)10 万一年利息 3000 元,有房本征信别太差的赶紧来申请。"
另外,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办理招商银行闪电贷、平安银行超闪贷、建设银行快贷等贷款的经历。比如一位来自河南的网友在 11 月 9 日写道:" 感觉银行在放水一直给我钱。" 该文字配图显示:贷款金额 26 万元、期限 36 个月,年化利率 3.45%,先息后本还款。
▲(图源 / 小红书)
体现到银行人身上,压力着实不小。" 银行贷款指标怎么完成啊?临近年底突然给新员工加了 75 万的贷款指标,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客户,根本找不到要做贷款的人啊!"11 月 2 日,一位浙江银行员工在社交媒体发帖求助。
经济学者麒鉴博士在银行从业多年,对银行圈子再熟悉不过。据他透露,有的银行为了完成贷款任务,就像花钱买存款一样,9 月末最后一天求客户提取贷款,然后上班以后提前偿还贷款,银行收取的几天贷款利息由员工个人赔钱补偿。
是什么造成了银行对个人放贷意愿如此强烈?
中诚信国际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主要包括短期个人消费贷款、短期个人经营贷款、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中长期个人经营贷款这四类。其中,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是个人贷款的主要构成部分。2022 年末,其占比约为 62.3%。
由此可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重要性。然而,这部分贷款如今却成了银行的心病。
2023 年上半年,在提前还贷冲击波下,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 2057 亿元,而 2022 年合计增加 4049 亿元,2021 年更是合计增加 24843 亿元。
邮储银行是唯一一家个人住房贷款逆势增长的银行。建行个人房贷最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规模下降。
在最近的 2023 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到,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 23%,其中约 80% 为个人住房贷款。
这从另一个维度,说明了个人住房贷款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个人住房贷款减少直接影响银行的生计。麒鉴向「市界」表示,根据央行数据,目前 98.5% 符合条件的首套存量房贷利率已经完成下调,合计 4973 万笔、21.7 万亿元。通过这轮存量房贷利率打折下调,仅广东省就每年减少银行利息收入约 200 亿元。
银行为放贷着急,各种给力的招数尽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银行创收待破局
在大家的印象里,银行通常只做 " 锦上添花 " 的工作。
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也是盈利机构,对收益和风险都有要求。以往的目标贷款客户一般要求有资产、有现金流。对银行来说,贷款给这些资质较优的客户,风险更低。特别是在年底,贷款人数激增,银行更会优先选择优质客户,而资质较差的只能等待或者被拒。
但在今年,情况却有所不同,贷款门槛有所降低。" 从我接触的几家银行来看,从银行贷款确实比之前容易了。" 一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士对「市界」表示," 现在,只要征信没问题几乎都能贷款。像我的一个客户,高中学历,有房贷在身,还有不少网贷和小额贷款经历,最近也从银行贷了 10 万块钱。"
" 今年一年的存款任务都完成了,而贷款任务却完成十分之一都不到。" 有银行业内人如此表示。这或许也是银行重新评估其贷款政策、给出更有吸引力的贷款方案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反映出,在房地产销售偏弱、居民部门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零售信贷增长仍需依赖普惠小微信贷端的发力。
" 居民信贷增长仍在低位,这一方面是季初普惠小微信贷投放速度放缓,并且 10 月也进入个体经营户的融资需求淡季;另一方面,场景消费需求偏弱,信用卡贷款增长较为乏力。"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
" 贷款减少意味着银行无法通过高利差盈利,而存款增多则需要支付更多利息,导致银行的利润受到双重冲击。"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用一句话解释了 " 银行急放贷 " 的迫切需要。
正如他所讲,对商业银行来说,并不是存款越多越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为贷款,也即从用户的贷款中赚取利息作为收入。如工商银行,2022 年营业收入为 8414.41 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就达到 6936.87 亿元,占比超八成。如果存款较多,贷款业务少,则需不断地支付给用户存款利息。
2022 年,净息差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影响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六大行中,仅中行净息差微增 1 个基点外,其余五家银行净息差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同期,六大行整体营业收入及净利增速均出现下滑,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据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分析,其中原因就包括贷款需求下滑、息差收窄等。
2023 年前三季度,这种情况还在持续。六大行营业收入中,占比较多的利息净收入均在下降。其中,工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4.72%、建行、农行、交行则降幅均超过 3%。
所以,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一方面要降低存款利率,进而降低存款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到处 " 求贷 ",以期增加收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也要注意适度性。毕竟,大幅放贷会变相提高不良贷款率,对风险控制提出挑战。而当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时,容易导致 " 利率倒挂 ",暗藏套利风险。
相比来看,银行更需要重新评估其贷款政策,寻找更有力的贷款政策,以满足企业和个人需求。
麒鉴提出,破除银行贷款难题,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重新确定银行的客户定位。麒鉴讲道,通常来讲,银行贷款更愿意给有钱人,然而,将目光转向一些地方性主流客户、没有有效抵押资产和现金流并不优质但却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的客户等,才能形成分层和借位服务。
与之相辅,所有银行也应该进一步明确和细分银行风险偏好,根据这些偏好选择符合自身投放的贷款客户。
此外,银行也可从企业未来发展潜力、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等多角度,进一步测算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打破贷款需求旺盛的申请人贷款偿还难的困局。麒鉴认为,这一点对银行未来贷款业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银行发放的普惠贷款、农户贷款、经营贷和消费贷,实际上是一种集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贷款方式。麒鉴表示,银行需要以更开放的思维,从生活和消费等多层级深化贷款需求的探索,从而真正解决贷款投放与贷款需求的目标错位难题。
事实上,银行已经在行动。以农行为例,三季度,该行贷款总额 22.3 万亿元,新增 2.57 万亿元,增速 13.0%。背后是各领域方面的拓展贷款在发力,像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 4098 亿元,增速 53.4%,绿色信贷比年初增长 42%。
还有交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较上年末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 35.8%、30.7%、21.7%。
" 从相关信息看,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节奏保持平稳,反映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大;同时,银行长期限贷款投放增速快速增长,并加大制造业、小微、三农、科创绿色等领域支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光大银行宏观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安光勇建议,银行可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提供更为创新的贷款产品,鼓励创业和发展。同时提高线上渠道的便捷性,吸引更多年轻客户,推动数字化服务。" 也要积极拓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对传统贷款的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