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声!涉八项重点内容,长期资金、新股超募、基金费率改革等热点均有回应
财联社 1 月 12 日讯(记者 高艳云)1 月 12 日,证监会召开 2024 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就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相关负责人包括证监会上市司副司长(主持工作)郭瑞明、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以及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
以下为本次新闻发布会重要内容汇总:
一是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未出现大比例超募,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利用回购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四是加大基金机构逆周期布局正面激励做好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五是养老目标基金尚处在发展初期应客观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和收益表现;六是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 IPO 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七是加强对异常分红行为的约束,防范 " 假利润真分红 " 和 " 清仓式分红 ";八是扎实有序推进后续公募基金降费工作,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
继续把好 IPO 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
关于 IPO 发行,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介绍了两项内容,一是逆周期调节以来新股发行节奏情况,二是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相关工作情况。
严伯进指出,近年来,证监会和交易所坚守监管主责主业,严把新股发行上市关口,优化新上市企业结构,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 年 8 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 IPO,合理把握新股发行节奏。
2023 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 IPO 批文 245 家,启动发行 237 家。其中,2023 年 1 月到 8 月核发 IPO 批文 213 家,启动发行 193 家 ;2023 年 9 月到 12 月核发批文 32 家,启动发行 44 家。
" 市场能感受到,去年 9 月到 12 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严伯进如是说。
严伯进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 IPO 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关于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情况,严伯进指出,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坚持辩证系统思维,在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的同时,全面加强发行承销各环节监管,通过制度安排、过程监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市场各方归位尽责,抑制阶段性出现的抱团压价和大比例超募两种不合理倾向。
严伯进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借鉴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继续严格监管发行承销行为,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审慎定价。同时结合不同板块特点,在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基础上,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在询价对象范围、网上网下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
注册制下 IPO 新股发行定价效率大幅提升,如何看待当前个别新股定价过高、超募现象?
严伯进直言,目前,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化发行定价功能逐步发挥,新股超募和募不足现象并存,表明竞争博弈、优劣分化的发行生态正在形成。
严伯进表示,针对极端超募现象,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监管,监测约束异常报价行为,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严肃查处询价定价环节违规行为。从效果看,2023 年 9 月到 12 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明显下降,未出现大比例超募。
防范 " 假利润真分红 " 和 " 清仓式分红 "
郭瑞明指出,为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推动增强投资者回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持续完善制度供给,修订现金分红相关规则。2023 年 12 月 15 日,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 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 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交易所相关自律监管规则,推动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均衡性、及时性、稳定性和投资者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明确现金分红导向,推动提高分红水平;二是简化中期分红程序,推动进一步优化分红方式和节奏;三是加强对异常分红行为的约束,防范 " 假利润真分红 " 和 " 清仓式分红 "。
郭瑞明表示,规则完善将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回报,更好引导公司专注主业,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证监会将在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监管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优化分红方式,培育分红习惯,提高现金分红水平,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水平稳中有升。近五年,我国境内沪深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逐年增长,累计分红 8.4 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2023 年,我国境内市场共有 3361 家沪深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占 2023 年末上市公司总数的 65.9%;全年现金分红总额 2.13 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平均股息率达 3.04%,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相比处于中上游水平;243 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同比增长 54.78%。
将加大回购事中事后监管
郭瑞明提到,股份回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具有优化资本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健全投资者回报机制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2023 年 12 月 15 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部分条款予以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回购便利度,健全上市公司回购的约束机制。
郭瑞明指出,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运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对利用回购实施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
近三年,沪深两市年均 537 家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 1462 亿元;年均 628 家实施回购、回购金额 1016 亿元。年均 367 家公司披露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 259 亿元。
2023 年 11 月至今两个多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更加积极主动,持续向市场传递正面信号。期间,沪深两市共 309 家公司新增披露回购增持计划,金额上限 428 亿元,披露家数和金额上限同比增长 189% 和 85%;从公告的实施情况看,514 家公司在此期间实际回购增持金额超过 277 亿元,实施家数及金额同比增长 46% 和 71%。具体来看,龙头公司 " 大手笔 " 回购增持,保利发展回购上限达 20 亿元,三安光电、晶合集成、恒逸石化、合盛硅业回购上限达 10 亿元,银泰黄金、陆家嘴等公司控股股东预计增持上限超过 20 亿元。央国企回购增持主动性进一步提升,59 家央国企新增回购增持计划,公告家数同比翻倍,不少公司为首次实施。科创板公司继续积极参与,37 家科创板公司新增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 34 亿元,目前共有 100 余家科创板公司处在回购增持实施进程中。
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介绍了投资端改革整体情况。
林晓征称,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 2023 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15.9 万亿元,较 2019 年初增幅超 1 倍,持股占比从 17% 提升至 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 A 股流通市值 5.1 万亿元,持股占比从 3.8% 提升至 7.3%,成为 A 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2023 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林晓征指出,立足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的新阶段,如何构建长期资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目前,证监会正全面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精神,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统筹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的行动纲要。总的思路是,以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为重点,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为基础,以建设一流投资机构为抓手,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着力提高投资者长期回报,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居民财富的良性循环。
2023 年,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公募基金方面,引导行业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一是系统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成本。行业 130 余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布降费公告,降费产品超 3300 只,初步测算,平均每年将为投资者节约成本约 140 亿元。推出首批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丰富产品投资选择。强化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基金费率透明度。
二是支持权益类基金逆周期布局。加快权益类基金注册节奏,下半年权益类基金的周均注册数是上半年 2 倍以上。支持基金公司加大跟投力度、增强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2023 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超 40 亿元。着眼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投资收益为目标,研究建立基金公司 " 逆周期布局 " 激励约束机制。
研究制定 " 逆周期布局 " 激励约束机制
2023 年以来,逆市布局已成为市场共识。行业机构普遍认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另一方面,当期 A 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长期看已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现阶段面临较好的逆市布局时间窗口,有利于投资者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2023 年,行业机构积极加大权益类基金逆市布局力度,表明了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表现的信心。一是在产品注册方面,2023 年全年获批产品中,权益类基金占比 72%,较 2022 年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二是在基金募集方面,尽管权益类基金募集整体规模有所回落,但呈现产品数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权益类基金募集数量由 2022 年的 706 只增加至 763 只,占比由 2022 年的 49% 提升至 60%;三是发起式权益类基金明显增加,整体数量达 313 只,较 2022 年接近翻倍。这些都充分表明,公募基金管理人坚定投资信心,积极看好后市,愿意与投资者实现更高利益绑定。展望未来,权益类基金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林晓征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支持行业机构逆市布局,并将研究制定 " 逆周期布局 " 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是引导行业机构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发挥好 "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 作用,强化对逆周期布局的正面激励,引导机构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林晓征表示,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着力提升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一是配合金融监管总局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 300 指数成分股、科创板股票等标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
二是配合财政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 3 年长周期考核。
三是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作为首期试点机构,拟共同出资规模 500 亿元,聚焦投资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目前该项目进入落地阶段。
林晓征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要求,在中央金融委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委,深刻把握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更大力度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
扎实有序推进基金降费工作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是近年来市场关注热点,证监会未来的举措也成为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对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投资者长期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费率水平偏高、收费模式单一、投资者获得感不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证监会聚焦投资者急难愁盼问题,研究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
林晓征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费率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她进一步扩展介绍称,一是产品降费。除存量产品外,新注册产品相应下调管理费与托管费率;二是推出与投资业绩挂钩等类型浮动费率产品试点;三是拟发布规则进一步规范基金证券交易行为,降低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四是强化费率披露要求,使公募基金各项费用能够更加简明清晰地展现在投资者面前。
林晓征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既定工作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基金降费工作,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动行业更好服务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
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整体欠佳,这个问题被市场所关注。
林晓征称,2022 年 11 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证监会同步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审慎确定可参与的机构及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实施管理费等费率优惠。1 年来,相关业务稳步推进,至 2023 年 11 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有 57.6 亿元资金投资养老目标基金。
林晓征表示,2023 年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主要受基础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但与其他权益类基金相比,养老目标基金整体业绩表现相对稳定。目前相关制度试运行仅一年,应客观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和收益表现,坚持通过长期投资更好实现保值增值,发挥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优势和功能定位。
林晓征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协同相关部委做好试点评估,同时督促基金管理人扎实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与服务水平:一是全面强化机构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二是稳步推出更多契合个人养老金需求的投资产品。三是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