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饿了么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 假的终归就只能是假的。"
1 月 24 日,阿里本地生活集团首席执行官俞永福亲自在内网正面回应传闻已久的 " 抖音在与阿里洽谈收购饿了么 " 消息。
在过去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 多亿美金的收购价,到谈判进程中双方的争议点,以及收购案带来的人员裁减……越来越多的 " 细节 " 出现在传闻消息中,一个关于饿了么 " 二次卖身 " 抖音的故事,开始被人们拼凑着讲出来。
在传闻的过程中,所涉双方连连否认,抖音方面称 " 没有收购计划 ",饿了么官方也多次表示," 所谓的收购不存在 ",但外界的无限猜想仍未被打破。
直到俞永福亲自下场," 大家可能会觉得从我这里听到最为权威。"
饿了么管理中层林志告诉记者,市场上流传出来的故事版本是 " 双方还在谈,没谈妥 ",这让外界浮想联翩,一些饿了么基层员工开始关注起内部的一举一动。
外部的消息正在影响饿了么的军心。对于饿了么来说,传闻带来的影响比传闻本身冲击更大。
饿了么内部管理层有个称谓叫 " 班委 ",其中核心成员包括俞永福在内共计 12 位高管。为了打破传闻,俞永福还带头展开《班委三问》,就业务的发展进程和工作方向进行内部沟通。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哪些关键进展?未来一年,有哪些重点推进的工作方向?2024 新年伊始,对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传闻的背后,是自 2018 年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以来长期亏损的现实。作为一个关键赛道,饿了么却迟迟没有创造盈利,这被外界认为是传闻产生的潜在原因。不过,饿了么方面回应经济观察报记者时称,饿了么的业绩正在逐年减亏进行时。" 市场总是‘嫌贫爱富’,正因为我们在一步步变好,所以市场上关注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多。也只要我们一步步继续变好,市场上看好我们的声音就还会越来越多。" 俞永福在《班委三问》中这样说。
解决历史问题
1 月 17 日凌晨,作为饿了么中层管理者,李晨还在加班梳理着所属部门的业务情况,除了列出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他还在写三年规划,要向班委汇报。
过去一周,饿了么各业务团队召开了新一年的计划推进小组会议。" 班委已对未来一百天、未来一年的经营策略做了详细的规划。" 俞永福在《班委三问》中称,饿了么用了两年多时间持续降杠杆,效能大幅提升,未来三年仍要为完成阶段目标 " 把自己的问题解完 "。
从 2008 年于上海高校校园内创立至今,饿了么已走入第 16 个年头。以餐饮外卖到家为基础,如今的它已经成为快消、日用百货、医药等各类生活服务到家交易的即时电商平台。
彼时,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与几位舍友发现了外卖需求与创业机会,并在移动互联网潮起之时,抓住窗口期,多轮融资做大饿了么。
饿了么一度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外卖巨头,在 2017 年甚至将百度外卖收入囊中。不只是开辟了中国线上外卖的先河," 张旭豪时代 " 的饿了么,还曾推动着外卖行业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由此也展开了与美团的激烈竞争。
饿了么 10 岁那年,作价 95 亿美元被收入阿里巴巴麾下,集团内部曾将许多资源投注在本地生活业务上,并称会尽可能保护好饿了么本身拥有的资源,以期 " 它能更好地对抗美团 "。
但在王磊(花名:昆阳)为核心的阿里系高管执掌饿了么的三年里," 业务数据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负数。" 一位饿了么早期员工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曾经平均日活用户达 1000 万人次的饿了么,在并入阿里的头三年时间里数度跌破千万大关,反观对手美团,三年时间里集中资源,猛攻 " 到家 " 市场,其平均日活用户一度高达 8000 万。
李晨也说,饿了么一直背负着 " 全面对标美团 " 的任务,一度 " 到家 " 和 " 到店 " 业务一起做,可团队的先天结构中就没有 " 到店 " 的部分,在他看来,阿里核心战略判断的失误让饿了么变得不聚焦。
原本在外卖到家方面,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占据优势,但阿里希望它能在更为下沉的市场与美团形成竞争," 盘子太大了。" 据李晨讲述,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规模较小,美团又早早进入已经 " 吃干净 " 了份额,饿了么再进入的成本就很高," 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 "。
一个惨痛的教训给到了饿了么,在它依靠 " 撒钱 " 鏖战低线市场之际,美团也持续攫取着一二线城市市场,并抢走不少份额。
如今的结果是 " 三七分 ",记者在分别采访了饿了么与美团内部人士时,双方对于当下市场份额都有同一认定。
自俞永福 2021 年 7 月掌舵饿了么以来,内部做了很多 " 找 Bug(问题),解 Bug" 的事。李晨说," 哪些环节做得不够好,还有优化空间,一天改一个 Bug,一年下来就解决了 300 多个 Bug。整个公司要解决一大块问题。"
俞永福的新目标
记者获取的资料显示,从俞永福对过去带队两年时间的回顾以及他为饿了么规划的未来三年的目标,再到 11 位班委成员的年度总结,都从未提及并购或者出售事宜,其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是 " 提效 " 二字。
李晨透露,在饿了么与美团大致 3:7 的市场份额比中," 我们是从不到 30% 缓慢向超过 30% 这一中位数提升。" 他还强调,本地生活服务已经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行业,但身处其中的饿了么,在一些局部城市正开始走上一条上升曲线。
美团 2023 年夏天接连推出一些营销产品,背后伴随着大规模的商家与用户补贴," 我们没有应战。" 李晨形容本地生活市场是一个极速扩张、快速攻城略地的战场,很多时候没有谁会去精细地计算里面的补贴,打向了谁,那个人是否属于目标人群," 不管是我们还是美团,过去都挺粗放的。"
在俞永福的规划里,未来三年,饿了么需要进一步提升效能," 把自己的问题解完 "。如饿了么首席财务官王星所说,饿了么已经从花钱买订单和份额回到了经营逻辑,正在增长和提效平衡的基础上持续往前进。
不过,在饿了么内部,从策略到经营计划和节奏,并不是俞永福一人制定,而是经过班委成员集体讨论,各业务团队多轮会议沟通而来。林志告诉记者," 姓 " 阿里的饿了么,一直不忘拥抱变化,近来以俞永福为核心的班委交流增多,战略大方向不变,但部分内容有所微调。
俞永福在 2021 年底走马上任后,为本地生活公司定下了 " 四纵四横 " 的战略方向:将团队的作业能力划分为 " 四纵 ",包括指挥作战效率体系、测试效率体系、评价激励效率体系以及学习沉淀效率体系;而将业务资产划分为 " 四横 ",包括饿了么超级 APP(应用)、即时商流超算平台、即时物流超级网络(蜂鸟即配)、即时物流超算平台。
彼时,俞永福提出 " 未来三年本地生活公司聚焦战略方向 ",带来了一定的组织配置与人员调配,饿了么也进一步明确了应该将资源集中在哪里," 核心城市保持住份额。"
李晨觉得,饿了么即便已经创立 16 年,仍是一个创业公司,团队过去两年多一直在做一件事—— " 提效 ",目的便是努力解好 " 减亏 " 这个 Bug。
从财报来看,阿里本地生活确实是在持续亏损之中。自本地生活服务 2021 年末被列入集团财报后,2022 财年全年亏损 218 亿元人民币,是众多业务板块中的 " 亏损王 ";2023 财年全年亏损额收窄至 140.21 元。
造成本地生活服务巨额亏损的原因,阿里巴巴财报中给出的解释是承担 " 到家 " 业务的饿了么,提升消费体验以及获取用户方面投入较多。
" 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减亏,更多来自饿么了的贡献。今年的减亏趋势更乐观,再过两年,基本就可以拉平了。" 一位接近饿了么管理层的人士称,这一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正由内向外释放出营收增长以及持续减亏的利好信号。
阿里巴巴集团的多期财报显示,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饿了么的单位经济效益(UE)连续六个季度录得正数,其订单密度也在持续提升,亏损额更在有效收窄。阿里在 2024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如此写到,饿了么延续经营效率提升的趋势,季度经营亏损持续同比收窄,同步带动本地生活集团经调整 EBITA(经营损益)收窄至 25.64 亿元人民币。
从最新财报看,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订单同比增长达 20%,不论是收入和订单的增长节奏,还是经营效率提升的节奏都符合饿了么商业推广中心负责人刘华雷的预期。他觉得,对当前的饿了么来说," 焦虑不解决任何问题,马上一个大招也不是我们期待的解法。"
在《班委三问》中,俞永福说:" 过去两年多,我们持续降杠杆,效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未来三年,我们进一步提升效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完,去完成一个新的阶段目标。"
巨头的棋局
2023 年 12 月 19 日,有关饿了么将被收购的传闻消息第一次传出,区别于基层员工的忧虑,林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饿了么在整个阿里巴巴的战略定位就能够看出,"(阿里)怎么会卖掉(饿了么)呢?"
自 2018 年阿里选择收购饿了么以来,从财报看,这一业务持续输血至今。2021 年之前,阿里财报中并没有关于本地生活的财务数据,2021 年之后,尽管持续亏损,但已经在减亏之中。
求解饿了么对阿里意味着什么,林志建议把时间线拉长,不只是站在当下看饿了么的现况。
在阿里巴巴集团进行 "1+6+N" 组织变革时,本地生活集团也作为 "6" 大集团之一宣布成立,并由俞永福担任首席执行官,在其辖下管理的业务中,除了飞猪后被划至 "N" 中独立发展外,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高德承担起 " 到店 " 业务的重担,而包含着蜂鸟即配的饿了么则更为聚焦 " 到家 " 业务。
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曾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 将坚定地投资基于位置的科技服务,继续以本地生活两个业务阵地为核心 ",其中除了以高德为主体发展出行和到目的地的科技服务外,就是以饿了么为主体发展即时到家的科技服务。
不过,在上述发声过去仅月余时间,2023 年 12 月 22 日,吴泳铭发出了一个调令,饿了么原首席运营官谌伟业(花名:处端)调任淘天集团,负责淘宝事业部、淘天商家平台部和淘天客户满意部。
彼时,记者从饿了么官方获悉,原由谌伟业分管的几个业务板块,都已经基于应有的业务逻辑,由班委成员分别分管,但因事发临近 " 抖音洽购饿了么 " 传闻发出之时,遂让外界对消息将信将疑。
当初从集团调岗至饿了么的老阿里人李晨,在听到传闻的那刻就质疑其合理性,他认为,在整个电商结构中,有以淘宝天猫为主的远场电商,和以门店、前置仓为主的中场电商,而在近场电商中,除了合并淘鲜达的淘菜菜以及天猫超市这样的同城本地零售外,即时电商更多依赖饿了么。
" 阿里没有什么动机,要把自己在整个电商布局中的一块卖掉,还卖给在电商层面会形成竞争的抖音?" 李晨说,抖音想要做本地生活,它一定需要履约和物流能力,但即时零售服务是一个 C 端需求、B 端供给和物流履约必须 " 三角形 " 完美协同完成的闭环,其中,流量的快速增长并不一定带来整体成交量的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反倒有拖垮供给和物流的后果发生。
但抖音却有充分的动机。2023 年末," 抖音洽购饿了么 " 传闻发出没几日,记者注意到,抖音上线了 " 小时达 " 这一独立入口,更为直接地将触角伸入了即时零售的 " 最后一公里 " 腹地。早在 2022 年 8 月,抖音还曾与饿了么合作,面向平台上的用户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时,抖音同期也从深圳试点做起了 " 小时达 " 服务。
从当下物流产业的环境来看,除了通达系、顺丰、京东、菜鸟以及极兔等电商物流远场服务下的参与者,在近场履约能力方面,唯二具备竞争优势的便是美团与饿了么。
" 一个连台灯都会做的公司,怎么会不想做好本地生活呢?" 一位即时零售平台管理层人士这样评价抖音。" 没有谁有钱能再建一个新公司出来。" 林志说," 有钱 " 的抖音确实只能买或者入股既有的运营体。
一位抖音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饿了么迟迟没有带来正向盈利,阿里对它做出放弃或者战略割舍,未必不是一个选择。不过,他表示,这只是他的假想,公司内部并没有听到相关讨论。
无论如何,从吴泳铭的表态看,饿了么依然是阿里的重心所在。
在《班委三问》中,王景峰说," 几百亿的平台,同时年化两位数以上增长、且经营效率在健康进阶的业务更是屈指可数。这是我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但未来要进一步驱动增长,提效之外,还不能以惯性做业务。这个过程,同样对饿了么形成考验,王景峰说,团队要从 " 怎么花资源 " 到 " 怎么以经营视角综合考虑 " 进行能力转型、不破不立。
(文中林志、李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