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北大博士诈骗2600万获刑10年,这个身份迷惑了大家…
第一眼看到这条诈骗新闻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
一名北大毕业的博士,顶尖学府的天之骄子,在大众眼里,毫无疑问是闪光的。直到他穿上囚服,在镜头面前忏悔......
1
北大博士如何滑向深渊?
冯某前半生的履历,绝对令人艳羡,82年生人,北京大学能源动力与资源工程学博士,2015年成功入职某大型发电集团计划发展部投资处。
冯某的人生超越了绝大部分人,可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旧无法阻止他动起歪心思。
2017年起,冯某开始对外宣称集团正在寻求合作伙伴,成立混合所有制的售电公司,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没有门槛而且绝对稳赚不赔。
在与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冯某谎称自己已经是集团的领导,可以从内部拿到极低的电价,从而赚取电价差价。为了让谎言更逼真,冯某还给每一位投资人都注册了售电公司。
每成立一所公司,冯某就会收取180-280万元不等的价格。然而冯某本人只是一个普通职员,其实根本无法提供低价电源。
几个月后,冯某只好声称因为政策原因,低价电源暂时无法兑现,但自己又推出一个电力云平台,可以实现快速收益,让投资人先投资电力云平台获益。
凭借自身的才能,冯某能将自己杜撰出的项目和平台做成高大上的PPT,向人们宣讲鼓吹,成功诱导他人。
就这样,冯某先后诈骗多人共2600余万元。
最终,冯某平因犯诈骗罪被警方逮捕,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了十年的有期徒刑。
在这起案件中,冯某的套路,与常见的投资骗局相差无几。而冯某之所以能够轻易成功,正是得益于“高级知识分子”“国企领导”两大光环。
2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最高检曾经发布过一项数据,2020年检察机关起诉的网络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呈现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趋势。
从整体来看,高学历人才犯罪依旧处于较低比例,但他们成功率、危害性都更高。
毕竟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知识一旦失去道德的束缚,就会转变成犯罪的利器。
985研究生组团诈骗:涉案金额超1亿!
去年,公安部网安局披露了一起重大网络投资诈骗案,涉案金额超 1 亿元!最终民警成功抓获了一个为境外诈骗集团开发和制作非法APP的犯罪团伙,该团伙成员均为清X大学、中X大学等国内顶级重点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
图片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截图
名牌高校毕业生:倒卖账号超7000万个
去年2月,广州警方打掉一个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该团伙供认,自2016年以来共倒卖手机号(微信号)超过7000万个。警方介绍,该团伙中有5名技术骨干是一家运营商广东分公司内部员工,其中3人为技术管理部门经理,均为研究生学历,另两名技术员为本科生,均毕业于名牌高校,专业多为对口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高学历人才犯罪由于少见,总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就连冯某案件中的检察官都表达了惋惜。
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他们是受追捧的“偶像”,他们也比普通人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高学历诈骗犯相比普通诈骗犯更难以被接受的原因。
毕竟有这学历,干点啥不好,真的非得诈骗?
3
人,非欲望的奴隶
有些人,很喜欢“挖掘”这些高学历罪犯背后的苦衷和无奈,为他们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借口。
冯某事件中就有人说,“你看,他学历这么牛X,却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年薪可能也就小几十万,搁谁心理都不平衡”。
这当然没错,每个人都有理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人在“有追求”的同时也要““能自控”,要有“有所不为”的底线意识。
来源:《人世间》
二巽希望所有人扪心自问:冯某的工作差吗?
不差!可他要的是毕业几年挣2600万,这难道还能说是正确的择业观和金钱观吗?
哲学中有个“异化”的概念,主要指“我们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成为了奴隶”。
而盲目的追求金钱,必将会导致人的异化!不信?看看范冰冰、郑爽、薇娅......她们收入都上亿了,她们满足了吗?
所以大多数违法者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钱,只是欲望在无限膨胀,让人永不满足!
来源:《夏洛特烦恼》
冯某事件给人很多深思,但这些思考不仅仅局限在学历上,二巽能感觉到社会中时不时刮起“一夜暴富”、“挣快钱”的浮躁风气,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走上了无视法律谋求利益的道路。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
有知识有才能,还要能守住自己的欲望,这才是真正健全的人才!
- END -
图文编辑:二巽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