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昔日国产空调之王,销量远超美的和格力,如今为何不见踪影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如今的空调行业,可以说是“三足鼎立”:格力、美的、海尔。但其实早在八、九十年代,还有一个独占了半壁江山的空调品牌——春兰空调。
1994年,春兰的销售额就高达56亿,纯利润能有6个亿。而当时的格力,一整年的流水也不过只有6亿。
然而现在,我们却很难再次看到春兰这个品牌,甚至要靠卖地产来支撑空调产业。
这短短几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泰州制冷机厂(春兰)还仅仅只是一个名不转经传的小厂。
那时候每年生产的空调年产值,仅为1000万左右人民币。
这让它在当时全国诸多的空调厂商排名中,只能屈居倒数。
由于经营理念不完善,生产设备条件落后等原因,泰州制冷机厂连年亏损,已经濒临破产。
泰州冷气设备厂 旧址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陶建幸临危受命,挑起了厂长的重担。
当时的陶建幸还仅仅是厂里的一名普通技术员。
厂里很多老员工对于新上任,没有任何企业管理经验的陶建幸,都持怀疑态度。
陶建幸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毕业于中国南京大学。
热爱读书和专研的他,慢慢地开始对先进的西方科技以及家用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正因如此,大学毕业后的他便来到了泰州机电厂投入研发空调的技术工作中。
面对国有大集体的通病,担任厂长后的陶建幸,于次年便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靠吃大锅饭,干活的和不干活的都一样,怎么可能会有发展?”
他深刻意识到要想将厂子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就必须燃起三把火。
他烧起的第一把火就是精兵减将,将很多无用臃肿的部门纷纷裁掉。
第二把火则是烧在技术上,陶建幸果断地砍掉当时公司自主生产的30余种质量不过关的产品。
随后燃起了第三把火,即是将全厂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做一件事情上——“制造冷气”。
其实,陶建幸并不是一上任就对企业进行改革,而是做了别的准备。
他想找厂子自身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内市场上的需求。
就连应对方案、研发方向,他都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也正是因为他这次贴合市场的调研分析,使得陶建幸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果然发现了问题
当时市场上的空调容量基本上都是在2000-3000卡,使用体验很难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
于是他决心集中力量,研制7000卡以上的大型机柜。
终于,由陶建幸牵头研发的7000卡大容量的中央空调,横空问世。陶建幸很快将其投入到市场,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泰州制冷机厂就这样在陶建幸的带领下,一步步扭亏为盈。
直到1989年泰州机电厂的冷气销量已达10万余部,届时已稳居国内制冷设备领域销量的榜首。
自此,“春兰”牌空调正式问世。
时至1990年,春兰公司空调的年产值已高达1.2亿元。
而其产能之所以得到空前的涨幅,都是得益于陶建幸兼并了四家企业,扩大了春兰生产线的举措。
1994年,春兰实现了年产量突破百万,年销售额53亿元,净利润达6亿元的神话。
在当时,这个数字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那时的人们平均月收入也才只有380元人民币。
那时的春兰在空调界可谓是如日中天。
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海尔、格力、奥克斯等品牌的空调,还只能将春兰视为标杆和“偶像”。
当看到春兰赚得盆满钵满,各大厂家纷纷想要挤进空调市场分杯羹的时候,春兰却将注意力投入到了其他领域。
弃车保帅
1994年的冬天,春兰的发展势头正猛,陶建幸将春兰打入了上海A股。
2年以后,春兰的年产值已高达107亿元。
正当很多人都认为在空调界混得风生水起的陶建幸,会进一步扩建工厂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决定。
1994年,陶建幸带着20亿元,跨行投资摩托车行业。
两年后,春兰摩托横空问世。
每一款摩托的售价都高达5000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陶建幸深知,在中国,总有些人是不差钱的。
果不其然,旗下刚入市场的两款摩托仅用半年时间,就卖出了6万多台,销售额高达10亿元。
而他之所以要甘冒风险跨行投资,也正是因为他的内心中有更大的野心。
“将春兰打造成为中国的通用。”
1997年,陶建幸拿出7.2亿元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公司,打造了春兰汽车品牌,主打5-15吨的轻型卡车。
获得了短暂成功之后,陶建幸又与LG品牌合作推出了无氟冰箱,还涉足了电视机以及液晶显示器领域。
然而,一个人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陶建幸慢慢地,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
2000年开始,春兰显示器首先遭遇了滑铁卢。
陶建幸在这场失败中损失了近6亿多美金,而这场打击还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市场的变迁,人们对于30吨以上的重卡更受青睐。
这使得春兰的中小型卡车,也逐渐失去了销路。
而春兰旗下的洗衣机,也是在逐年亏损。
承受一系列打击的陶建幸,不得不选择弃车保帅。
2008年,陶建幸将春兰车厂转让给徐工集团。
一直稳坐中国空调界龙头老大的陶建幸怎么也没想到,春兰完美错过了空调发展的第二个黄金阶段。
1998年,当格力将春兰从销量榜第一的宝座上请下去的时候,美的、海尔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举起大旗。
而此时的春兰却早已疲惫不堪,陶建幸为了多领域发展,分散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面对势头正猛的其它空调厂商,陶建幸只能望而兴叹。
2005年,春兰空调首次出现了2500多万元的亏损。
2007年,其空调业务营收已降到了31.52%,企业净亏损高达1.98亿元。
2005-2007年间,春兰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被上海交易所要求停牌。
此时的春兰亏损额度已经超过了5亿元。
为生存转战场
面对这一些列打击,陶建幸慢慢明白,通用公司的运营模式不是谁都能学的。
要想做中国的通用,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扭转困境,重新振作的陶建幸开始四处游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帮他将春兰拉出困境。
然而投资者都对陶建幸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婉言拒绝。
所有投资者都明白,春兰的空调故事早已是昨日黄花。如今,没有人会接这块烫手的山芋。
2009年,眼见拉资无望的陶建幸为了保住春兰,不得不用账款和股权,置换股权和土地。
停牌18个月后,春兰终于重新上市。
然而此时的春兰,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空调龙头老大,而是逐渐在向地产行业转型。
现如今,国内的空调市场也已经是美的、海尔、格力三分天下。就连奥克斯,也能将春兰一拳打趴。
时至今日,春兰要想在空调市场杀个回马枪,已经是难于上青天了。
从家电业到汽车业的跨度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正是这种扩张让春兰走向了没落。
上个月19号,春兰股份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
2023年贵公司有新开发的楼盘没有?目前在售的楼盘存量情况是怎么样的?
春兰回复:
投资者你好,2023年公司没有开发新的楼盘,在售楼盘存量金额约1.3亿元。
春兰空调的没落的确令人惋惜,但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我们还是得拭目以待……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 证券之星——《春兰股份:公司目前没有计划参与你所述的业务》
[2] 证券之星——《春兰股份:公司收入包括三部分,空调器、房地产开发和其他,配件销售是其他业务收入的一部分,占比并不高》
[3] 中国证券报——《春兰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增长17.98%》
[4] 正商参阅——《空调大王没落:曾连续8年销量冠军,格力视它为楷模,现卖房续命》
[5] 投资家网——《有“空调大王”之称,连续多年销量第一!如今却变得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