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战争全梳理,亚洲第一北洋舰队覆灭

1894年甲午战争全梳理,亚洲第一北洋舰队覆灭

早在1893年初,为筹办西太后慈禧六十寿典,光绪皇帝就颁布圣旨,成立专门的“庆典处”并要求各部门筹措相关款项流程。

光绪帝

那么典礼要以何种形式举办?怎么办?

光绪帝事先征求了慈禧的意见。

慈禧只是说清朝已有过为太后庆祝六十大寿的例子,咱遵循旧制办理就好了。

光绪帝愣住了,这不说要求,就是天大的要求。

这里不得不提慈禧口中的先例,正是乾隆年间举行的庆典,而当时整个庆典的花销,就达到了惊人的3600万两白银!

我们从光绪角度看,可以不办吗?答案是不行。

1875年四岁光绪登基,慈禧垂帘听政,18年间费尽心思排除异己,笼络亲信,牢牢掌握朝堂话语权,年幼的光绪只是慈禧手中的傀儡。

彼时22岁的光绪才刚刚亲政不久,手上并没有实际权力,政治地位还并不是十分稳固。

虽然慈禧对于光绪是相对支持的,但光绪依然需要维持和自己姨母之间的关系来逐步巩固地位,并通过举办庆典的方式来证明国家的强盛以及自己的孝心。、

慈禧

于是光绪皇帝苦思冥想,想到一个好法子,类似于今天我们专家想出来的,“付费上班制”。要求全国各地的政要大员们向朝廷缴纳“报效经费”,将这笔钱投入到慈禧的寿典准备工作之中。

最终筹得了两百多万两白银。

而且这招用了两次!史无前例!

清朝官员

而李鸿章对北洋海军军费的申请,被慈禧以“时艰款绌”为由驳回,

并敦敦善诱道:咱大清并无意扩张、开拓蛮夷之地,现有的坚船利炮已经能展现大清国的实力,并有恫吓之效,料大清邻国不敢也不能有所作为,就算敢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罢了。

而拿不到钱的李鸿章只能下令暂停了部分对北洋海军的拨款。

当年北洋舰队的多艘船只本来应该大修,舰炮更换射速更高的德国克虏伯火炮,但李鸿章后来决定,改为每年给舰队拨款十五万两慢慢维修,以保障北洋舰队有余款可供朝廷调用。

那么这次庆典用了多少钱呢?

庆典特制金辇、皇帝妃嫔各式乘轿白银18万两,高档丝绸锦缎绣锻龙袍新衣百余件23万两白银,打造首饰器皿金银珠宝1万两黄金,大量宫殿修缮,沿途布置仪仗队戏台240万两白银,赏赐百官、举行盛大筵宴 340万两白银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大寿所耗金银1千万两

而北洋水师购买主力战舰镇远号战列舰花了110万两,最新的经远号装甲巡洋舰也才173万两。

如此金银,足以用来打造一支超级舰队。

而与清朝截然相反的是,自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密谋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而恰恰此时,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则乘机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慈禧太后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所打扰,而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

未战而屈人之兵?主和派可谓熟读兵法,深知兵法之“奥妙”,只不过聪明劲用错了地方。

未战先求和,只会助长敌人的狼子野心。

李鸿章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让日本撤兵。

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并未采取强硬措施,列强最后不出意外的都采取了观望态度

李鸿章这种军事消极,外交积极的想法是很奇怪的,而他却乐此不疲,在交涉中,俄国公使卡西尼应允了他,俄国会尽全力去警告日本退兵朝鲜,若日本不听俄国必然采取压服的方法,但是他却不知道卡西尼愿意给清朝援助,俄国政府却不愿意。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清朝廷内部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逐渐占据上风,

中日两国于1984年8月1日正式宣战!

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

此战如胜了,高丽可保,东三省不致发生问题。

于是顶着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名头的北洋水师,在火炮射速低,舰炮陈旧落伍,弹药严重缺乏,缺少维护的情况下同日本开火

日本海军世界排名十一位。我们的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各七千吨,

日本最大的战舰不过四千吨。

但日本的海军也有优点,日本的船比我们多,比我们机动性强,船上的炮比我们多,

而且开火快。

我方原定舰队排“人”字阵势迎战,由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先,称战斗之主力。

海军提督丁汝昌以定远为坐舰,舰长是刘步蟾。

丁汝昌本是骑兵的军官,不懂海军。

但他为人忠厚,颇有气节,李鸿章提拔他不过做精神上的领导而已。

刘步蟾是英国海军学校毕业的学生,学科成绩上等,

举止颇有大将风度。

丁汝昌自认不如刘步蟾,所以实际是刘步蟾做总指挥。

等到两军相望的时候,刘步蟾忽下令把“人〞字阵完全倒置,

定远、镇远两铁甲船居后,两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

这样不合理的阵型,只能有一个解释。

刘步蟾胆怯,倒置的缘故想图自全。

这样一来阵线乱了,

小船的人员都心慌了。

而且日本抓住战机,先攻我们的弱点了。

当时在定远船上的总炮手英人泰乐尔看见刘步蟾变更阵势,知道形势不好。

他先吩附炮手不要大远就放炮,不要乱放炮,因为船上炮弹不多,必命中而后放。吩咐好了以后,他上望台,站在丁汝昌旁边,帮丁提督指挥。但丁不懂英文,泰乐尔不懂中文,

两人只好比手交流。

海军主官一个不懂海战,一个懂海战不懂中文无法交流,一个空有理论知识,不懂指挥,

在激烈的战场,必然导致悲剧发生。

加之“定远”舰下水12年,竟7年未修,首轮炮击中主炮炮塔起火,

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见吉野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邓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而经远舰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舰围攻

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

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

而北洋舰队重创日舰“比睿”、“赤城”。

“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

“西京丸”也受重创。

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

此役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10月24日,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日军大将大山岩指挥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

清军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

日本则士气高昂,野心勃勃,

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

日军乘着夜色在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未觉察。

10月25日晨6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1894年10月下旬,在日军越过鸭绿江防线,占领九连城、安东县、大东沟、宽甸、岫岩、凤凰城。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旅顺大屠杀

当时旅顺失守消息传回悲剧,

慈禧太后表现得不是感到震惊,不是听到子民被屠杀的悲愤,而是害怕。

旅顺失守,京津门户洞开,日军随时可以进犯京津。

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訢秘密向日本疏通,

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

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日本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

1895年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

日本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而其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必无法打持久战。

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

所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

但日方指定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并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 “议和”条件,否则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

充满戏剧的是,开战双方都害怕对方继续打下去。

谈判成了共识。

于是1895年3月,按照日本的旨意,清朝改派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以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3月24日在第三轮谈判后,李鸿章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丰太郎枪击,

日本谈判优势锐减,日方担心清庭中止谈判,转而向国际社会控诉,向列强求助,

造成第三国干涉,如此战场上得来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内忧外患,日本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危机。

可怜的是,清朝的统治者已经被日本摧枯拉朽的进攻破了胆,

清政府电令李鸿章排除万难,遵旨定约。

日方很明显看出清朝乞和的决心,以胜利者的姿态,不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

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

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

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高丽独立,割台湾岛,辽东半岛及附属岛屿,赔款2亿两。

从今天角度看这次战争,如果当时清朝稍微有点骨气拒绝和谈,继续打下去并寻求国际援助,也不至于一再割地赔款,不过这样也只是延缓这个封建王朝灭亡的时间,从内到外的腐朽不堪,再来几次战争也不外乎重复议和、割地、赔款罢了。

只是可怜为清朝抛头颅洒热血的大好青年将领。

相关推荐

​江西话汉语赣方言之言语

​江西话汉语赣方言之言语

167

江西话汉语赣方言之言语 一、赣语的演化 我的家乡在高安、奉新、安义、新建四县交界处,口音繁杂,是一个典型的“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地方。同时,口语又受历朝历代官...

​殷氏溯源与迁徙

​殷氏溯源与迁徙

139

殷氏溯源与迁徙 本刊专稿 殷发国 殷培续 殷姓起源距今约3000多年。据《广韵》、《姓解》、《中华姓府》等多种权威史籍记载,殷氏起源多元而井然有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源流。...

​汤唯电影推荐集

​汤唯电影推荐集

127

汤唯电影推荐集 汤唯:(1979年10月7日-),祖籍浙江温州,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2007年因在电影《色·戒》中饰演民国女大学生王佳芝而成名,...

​大侠卢宇光

​大侠卢宇光

135

大侠卢宇光 海军创作室作家李忠效《大侠卢宇光》已经完稿,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30余万字,今天摘录一段粉丝先睹为快。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得知卢宇光病情好转...

​她们为何被判处死刑?

​她们为何被判处死刑?

151

她们为何被判处死刑? 死刑(Death Penalty),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共有58个国家使用这种刑罚。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曾被判处...

​诗词赏析|林杰《乞巧》

​诗词赏析|林杰《乞巧》

96

诗词赏析|林杰《乞巧》 01 作者及背景简介 林杰 (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早慧,六岁能赋诗为文,精通书法棋艺,十七岁夭折。《全唐诗》收林杰诗作两首。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189

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篮球比赛既是一项 集体性 很强的运动,还是一项强调 个人能力 ,展现自我风采的运动。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 篮球职业联赛 ,像美国的 NBA ,中国的 CBA ,欧洲...

​华为起诉亚马逊,已在苏州立案

​华为起诉亚马逊,已在苏州立案

80

华为起诉亚马逊,已在苏州立案 最近 一则消息在网上迅速扩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因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起诉了包括亚马逊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 目前案件已在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去向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去向分析

197

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去向分析 结合我个人经历,给大家介绍一下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去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到研究生有五个方向,主要就是电工理论新技术、电力...

​成都诺亚方舟豪华美食+休闲娱乐

​成都诺亚方舟豪华美食+休闲娱乐

88

成都诺亚方舟豪华美食+休闲娱乐 团建聚餐从来不会少,去哪儿好玩、实惠、超值呢? 成都诺亚方舟 3.2折特惠票,包含一大一小套票,长达18小时的享乐时间,值了值了!( 大河票务网...

​家家扶得醉人归是什么情况?

92

家家扶得醉人归是什么情况? 【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是诗人王驾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