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大学生突然涌入,这座城市成全国就业王炸!
世界工厂,突然大爆冷!
排名意外
1 月 22 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重磅发布了《2024 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洞察报告》。
该报告通过前瞻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 6 大数据库 ( 产业大数据、企业大数据、招商大数据、财经大数据、园区大数据、政策大数据 ) ,协同产业规划组、产业调研组的经验与案例,结合产业洞察组的热点洞察倾力打造。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报告中发布的《2024 让人心动的新一线城市搞钱排行榜》中,东莞居然大爆冷,在 15 座新一线城市排名末位。
在得分上,先不说被成都、杭州、武汉这些经济强市碾压,居然还被昆明甩在身后。
作为中国经济的奇迹,东莞从 " 初级代工 " 一跃成为 "" 世界工厂 ",一度被视为中国第二个 " 深圳 ",如今却猛踩刹车。
东莞,到底怎么了?
《2024 让人心动的新一线城市搞钱排行榜》主要从人力成本、金融活力、人才吸引力、国家定位、大型企业聚集度,和城市企业服务水平等六个维度来评判一座城市搞钱实力。
但不幸的是,除了人力成本外,东莞在其他五大指标上几乎不占优势。
首先,在金融活力方面,作为一座以工业立市的城市,金融业是东莞薄弱的环节,2022 年金融业增加值只有 750 亿元。而同样以工业著称的苏州,这个数字却是东莞的 3 倍之余。
同时,在资金总量方面,东莞也处于垫底,反映了东莞对资金的吸附能力欠弱。
其次,七普数据显示,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东莞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只有区区的 138 万,人才密度仅 13%,再一次垫底。
不仅如此,东莞的户籍人口也极低。过去 30 年,东莞常住人口增加了 868 万,但户籍人口仅增加了 160 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 1/4。
也就是说,东莞千万常住人口中,75% 以上为外来人口;也侧面反映了东莞在留人方面面临不小的压力。
此外,作为一座民营经济大市,东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全市 94%,但却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大企业集聚度偏低。
一个冷知识,直到 2023 年,东莞世界 500 强企业才破零,新增 1 家——立讯精密,而像芜湖、铜陵、大同等普通地级市都早已坐拥至少一家世界 500 强;即便是中国 500 强企业,东莞也才 2 家。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立讯精密的归属地目前还存疑。立讯精密创立和孵化于深圳,目前该公司的注册地和母公司也仍位于深圳,只不过工厂位于东莞。立讯精密能否完全算是东莞的企业,还有待商榷。
即便是在唯一占据优势的人力成本方面(《2024 让人心动的新一线城市搞钱排行榜》显示,东莞每万元 GDP 对应的人力成本为 849 元),东莞也出现了隐忧。
近几年,东莞的土地成本在迅速攀升,工人工资也在连年上涨。用工成本叠加土地成本,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攀升,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将工厂外迁至成本更低廉地区。
为了留住企业,并吸引全球先进企业、产业落户东莞,东莞最近扔出了重磅炸弹:
在 12 月举办的 2023 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举行了 2000 亿高质量发展基金启动仪式、推出 1.2 万亩产业用地,资金和土地规模均创新高,打响了 2024 经济抢跑的信号枪。
显然,东莞急了,也该急了。
东莞为何慢了?
东莞着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 2023 年 GDP 表现不佳。
2023 年上半年,东莞的 GDP 增速只有 1.5%,在 24 个万亿 GDP 城市与广东 21 个城市中均排名末位。
即便按照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东莞依然没有摆脱垫底的窘境。
东莞统计局披露:2023 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8118.72 亿元,同比增长 2.0%。
该数据之下,东莞在三个方面落后。第一个,2% 的增速在 24 个万亿 GDP 城市中排名末位;第二个,东莞前三季度 GDP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增量只有 117.54 亿元,同样位列末位;第三个,与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相比,东莞前三季度,增速排名末位,跑得最慢。
东莞为何降速?
这就不得不重点分析东莞的产业结构。
一直以来,工业和外贸是东莞的两大经济支柱。
其中,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在全市 GDP 构成中,工业占比超过一半,工业发展向好是东莞经济发展向好的基础保证。
目前东莞有 19 万家工业企业,1.1 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400 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4 家专精特新企业,66 家上市企业和 19 家超百亿企业,3 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基本,也是东莞制造业配套全、潜力大的底气所在。
2022 年,东莞的工业增加值高达 6244 亿元,位居全国第九,是全国工业十强城市之一。
同时,东莞还是出口大城与赚外汇强城。去年东莞的出口额 9240.1 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
有数据显示,东莞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 124.3%,属于中国对外贸依赖最高的城市。
赚外汇实力,也即外贸顺差上,东莞同样位居第四,去年外贸顺差 4553.6 亿元,仅次于深圳、苏州、金华。
这说明,东莞是不折不扣的外贸大市。
但这样的一座城市,为什么会在全面放开以后,经济表现反而欠佳呢?
表面上看,直接原因是出口、工业跳水所致。
东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769.87 亿元,同比下降 3.6%。其中,作为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 1.5%。
出口方面,前三季度东莞的进出口额 9518.9 亿元,下跌了 12.8%。其中出口 6364.5 亿元,下降了 13%。
但工业与出口两大引擎同时熄火,只是诱发东莞 GDP 降速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东莞的产业科技含量过低所致。
隔壁的深圳,不仅是中国工业第一大城,还是出口第一大市。但今年前三季度,深圳 GDP 增速达到 5.4%,跑赢全国大盘。
深圳和东莞,这两座城市的最本质差别就在于科技内核,前者是科技强城,后者仍主要以代工为主,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以出口为例,深圳前三季度出口增速高达 17.7%,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成为出口新主力;反观东莞,贸易金额排名前几的仍是机电产品、手机、电子元件等商品。
何况,深圳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 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 1.33 万亿,占 GDP 比重高达 41.1%,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看来,东莞急需一场全面的科技升级。
中国最受误解的城市
当然,如果仅从上述的角度来看待东莞,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一直难以摆脱来料加工、传统工业、低附加值的标签。但有两点特别需要为东莞正名:
第一,东莞成为了 2023 年吸纳就业的中流砥柱。
随着互联网红利消失,制造业成为了新的选择。根据《第一时间》提供的最新数据,2023 年毕业生期望去制造业相关领域就业的占比为 8.1%,在 14 个行业大类中增幅位居第一。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吸引力下降,新一线成为理想之城。
东莞,兼具 " 制造业 " 和 " 新一线 " 两大特征,在 2023 年的就业市场中表现突出。
目前在东莞,有 20 万家工业企业,超 9000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 家超百亿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和 3 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年轻人才有极大的需求。
智联招聘的大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大学生向东莞用人单位投递简历的数量同比增长 294%,增幅排名全国第一,比第二名高出 160 个百分点。7 月底,东莞市人社局公布数据称,2023 年上半年,全市共新增本科人才 10.67 万人、硕士及以上人才 0.9 万人。
要知道,东莞本地仅有 3 所并不出名的本科院校,能提供的人才数量非常有限。这新增的近 12 万人才可能大部分吸纳自其他城市。
这也说明,制造业高端人才有向东莞集结的迹象。
第二,东莞正在大力抢占高新技术产业赛道。
在去年 12 月份举办的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就表示,东莞将聚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端服务业等六大重点产业进行强力招商。
而 1.2 万亩的产业土地与 2000 亿的发展基金,就是东莞产业升级祭出的两大重要利器。
这也暗示,东莞正在大张旗鼓谋划一场产业大棋局。
目前,东莞的五大支柱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但基本都属于传统行业,处于价值链低端。
东莞也早就意识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为了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并提高产业水平,2020 年东莞发布了《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 2020-2035 年 ) 》,提出打造 " 五大新兴产业,九大现代服务业务,四大未来产业,十大传统产业 " 的产业布局,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东莞市规划约 60 平方公里,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
构建以松山湖高新区创新引领极、中心城区服务发展极、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极构造 " 黄金三角 ",以西部高端高新产业轴带、中部创新创造产业轴带、东部智能制造产业轴带串联六大片区,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核心承载平台,形成 " 三极三带七大基地 " 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布局。
从结果来看,东莞 2022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升至 25% 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经济强市相比,仍处于爬坡过坎的艰难期。
另外一方面,东莞毗邻深圳,不仅坐拥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良机,而且在学习深圳先进技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尤其是最近,深圳都市圈扩容,东莞被全域纳入。作为副中心城市,东莞的城市定位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将与深圳、惠州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拥抱深圳,积极融合深圳都市圈,这将是东莞下一阶段提升科技硬核实力的全新契机。
而东莞加大发力先进制造业领域,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涉足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将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这些企业将成为东莞重点招商、重点培育的对象,极大可能获得当地政策和资源的大力倾斜。
总之,如果能加快补齐短板,东莞可能成为 2024 年的一匹超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