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生活里的00后女骑手,不需要同情
最近一个大眼睛姑娘走红网络。
她叫小陈,2001年出生,笑容甜甜的,眼睛亮亮的。
这个刚刚21岁的小姑娘已经是一个3岁女孩的母亲了。
在女儿五个月时,她的丈夫车祸离世,婆家在拿到赔偿金后将母女二人扫地出门。
如今小陈独自一人带着孩子,靠做外卖骑手为生。
有人赞美她为母则刚;
有人同情道“不敢看她亮晶晶的眼睛”;
有热血壮汉想要照顾她;
也有采访她的博主想给她的孩子一个红包……
所有这些,小陈都微笑着拒绝了。
因为“这是底线,你不能触碰我的底线。”
小陈说的底线指的是什么?
无非是不要怜悯和施舍。
看客似的俯视式同情,她并不喜欢。
小陈的命运的确是苦的。
在大家印象里,17岁的孩子应该正在奋力读书,备战高考时。
21岁时大抵在读大二大三,对未来充满向往。
而17岁时,小陈已嫁为人妇、“结婚”做妈妈。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花季里,小陈有没有享受一场欢喜的爱情,却只知道她刚满18岁时,丈夫就被一场车祸夺走了性命。
她成了寡妇,女儿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而几个月后,她的生活再一次急转直下。婆婆认为,只有男孩能够延续香火,女孩不算。
在得到了小陈丈夫的事故赔偿金后,婆婆把她和孩子赶出了家门。
没有得到一分钱赔偿的小陈回到娘家。
娘家却只能接纳她,不能接受她的孩子。
父母让她放弃这个孩子,理由是:“你才21岁,以后可以改嫁,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孩子只会成为拖累。”
但是小陈没有抛弃女儿,“我既然生下她,肯定要负责任的呀。”
她要在困苦的命运里为自己和女儿挣得一份尊严。
离开娘家的小陈,带着孩子远走安庆谋生。
她选择了送外卖。安庆的最低工资就三四千,但送外卖一个月能挣七八千,而且外卖员时间相对自由,她还能带孩子。
有时候单子多,活儿急,小陈只能骑车电动车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胸前。
后来孩子稍微大了一点,白天可以暂时留在出租屋里,晚上母女一块出来跑单。
她说,这两年她遇到了很多好心人。
自己送外卖不能照顾女儿时,会把女儿放在一家熟识的麦当劳店里,工作人员对她女儿很照顾。
其实,最让人触动的是,小陈在述说这一切时,是如此的落落大方。
命运多舛,她眼里依旧有光,经历坎坷不妨碍她热情乐天。
来安庆几年,她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苦。
采访她的博主问她,遇到没电梯,需要爬楼的单子怎么办?她笑着说,年轻人不爬楼谁爬楼啊?
她可以爬楼,她从不惜力,她甚至不觉得这些是吃苦。
因为相比听从父母的建议,趁着年轻再嫁,寻找一个新的依靠。现在的生活才是有尊严的,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小陈的故事让小视想起很多女性外卖员。
她们有的是单亲妈妈,有的为人妻女,都在为了生活奔波。
河南平顶山的单亲妈妈李雨霏。今年32岁,已经带孩子送外卖三年了。
刚刚离婚的李雨霏,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和之前创业失败欠的20多万元外债出来闯荡。又要带孩子,又要挣钱,她经人推荐做了时间相对灵活的外卖员。
早上7点起床,8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李雨霏便开始了一天的外卖骑手工作。
订单提示声响起,她又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订单就是收入,着急的是,外卖系统规定半小时内必须把订单送到顾客手中,不然会被罚钱甚至投诉。为了抢时间,她必须马不停蹄,甚至要比男骑手还要快。
有一次,李雨霏在送餐路上躲闪不及发生了碰撞,她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衣服都划破了。
可李雨霏顾不得疼痛,拍拍身上的泥土就骑上电动车继续送餐去了。
回忆起工作中的艰辛,李雨霏并没有难过,反而笑着说:“还不是为了多赚点钱。”
徐晓翠也是一名外卖骑手。
婚后多年,她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有上班,日子过得紧巴巴。孩子上学后,她也做了一名外卖骑手。
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是她却实实在在地爱上了这份差事。
因为这份工作可以照顾到家庭和孩子,徐晓翠将每个月的两个休息日分成4个半天休,带孩子玩,孩子开心,她也跟着乐。
最重要的是,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从之前的每一分钱都从老公要,变成现在一个月能挣4000到6000元。以前她怕孩子吃零食,不敢带孩子上街。现在,孩子们从街头吃到街尾。
只是,有一次刚上一年级的儿子闷闷不乐地和她聊天说,班上同学说你就是个跑腿的,给人家送饭的,人家叫你干嘛你就干嘛。
徐晓翠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转念一想,这正是教育儿子的机会,她告诉儿子,妈妈一不偷二不抢,全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一点儿也不丢人!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赞美,是人们对这些外卖女骑士一种情绪。
她们坚强,她们乐观,她们不仅爱自己,还从不放弃孩子。
采访小陈的博主称赞她,“太伟大了,为母则刚”。
小陈点点头,之后又摇了摇头,补充道“不过是硬扛”。
她们的付出和牺牲,应不应该被歌颂成一种理所应当的美德?
如果她们有一天不再坚强,是不是又会理所应当地被责备?
当那些埋怨小陈为什么不读书?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结婚的网友,可曾想过,在大环境裹挟之下,个人的力量大多时候都没有电影中演的那么伟大。
同情,则是另一种主流情绪。
小陈的视频引发关注后,她所在的顺丰同城想给予了她一些物质上的资助;当地妇联也称了解情况后,要去看望了她;热心网友们还要给小陈捐款捐物。
可是她都没有接受。
在最新的回应中,小陈说,她人生中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果大家有爱心不妨去帮助那些真的不能劳动的残障人士。
为什么小陈对单纯的物质援助是抗拒的?
因为不难看出这种帮助是居高临下的、审视的同情。
小陈有手有脚,单纯的物资帮扶,完全否定了她的价值,也漠视了她作为劳动者的尊严。
相比金钱之外,小陈更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小陈的女儿3岁了,马上是上幼儿园的年纪。
她想让女儿上大学,不要像她一样早早结婚。
如果她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她希望,她的女儿可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她希望女儿上幼儿园的事情有着落;
希望出去送外卖时,孩子不必放在出租屋或者麦当劳;
希望在送外卖时,不必接受顾客的怜悯的目光;
她也希望有一天回到老家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热情的面孔,而不是乡里乡亲对单身妈妈的冷嘲热讽。
而这不仅仅是对小陈,这关乎所有单身妈妈、所有渴望被尊重的女性、所有想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所有远离故乡的异乡人……
他们需要的,是更善意、更宽容的土壤,让他们被平等地对待,更有尊严地生活。
因为与他们相比,我们并没有多高贵,庞大的社会中你我都是微小的一员,也都会有自己最难的时刻,但只要一直在路上,生活就没有太糟。
对于小陈们,我们不必付出泛滥而廉价的同情心。
我们不妨祝福、鼓励她们;然后平视,并认可她们的选择,给予她们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直面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