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的追问:AI诗画双绝,人类却困于琐碎
文 | 新摘商业评论 ,作者 | 刘岚
大模型时代下的反思,我们真的在进步吗?
当 AI 以惊人的速度在创作领域崭露头角,人类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价值?在 AI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已迷失在技术的迷雾中,忘记了出发的初衷?
当 AI 以诗画之名,轻启智能创作的新纪元,人类是否已准备好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 ChatGPT 的笔触下,艺术不再是专属人类的殿堂,而是智能与人类共舞的广阔天地。
这背后隐藏的是技术进步的喜悦,还是人类角色的重新定位?
AI 写诗画画风靡全网,人类却仍困于琐碎日常?
2023 年,随着 ChatGPT 的横空出世,AI 创作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这位 " 人工智能界的聊天高手 ",不仅擅长言谈,更在绘画与写作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人们只需轻轻敲击键盘,与 ChatGPT 进行一场关于想象力的对话,一幅幅栩栩如生、风格各异的画作便能跃然眼前。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温暖瞬间。
当 AI 在创作领域大放异彩时,人类却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原本,我们期待机器人能够帮我们分担家务,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追求诗和远方。
现实却是,机器人开始写诗、画画,而人类却仍在为生活琐事奔波。
这个看似幽默的段子,实则暗含了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是否真的符合人类的初衷?
AI 创作的便捷性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浩瀚星辰下的孤独旅人,还是春日午后的一杯咖啡与书,甚至是只存在于梦境中的奇幻场景,都能在这股 AI 浪潮中得以生动呈现。ChatGPT 以其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让创作门槛大大降低,即便是绘画小白也能轻松上手,享受创作的乐趣。
大 A 是一位设计师,他原本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完成一幅设计稿。然而,自从有了 AI 绘画工具的辅助,他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迅速得到多个设计方案。虽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但他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于 AI,而自己的创造力却在逐渐消退。
AI 创作的便捷性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局限。
简单说,尽管 AI 能够迅速生成高质量的内容,但它目前还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情感和语境。因此,在创作涉及深刻情感或复杂语境的作品时,AI 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AI 创作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但往往缺乏独特的灵魂和个性。这是因为 AI 的创作是基于对海量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模仿,而非真正的原创。
AI 创作的作品还可能涉及版权问题。由于 AI 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这无疑给作品的传播和使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我们是否正在用数据构建的 " 牢笼 ",限制着 AI 乃至人类自身的创造力?
这不禁让他开始反思:我们追求的高效,是否真的值得?
后发者陷阱与路线之争
在 AI 创作领域,后发者陷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国内 " 百模大战 " 为例,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模型,试图在智能创作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模型林立、参数浩瀚的背后,却是技术趋同、创新乏力的现状。
许多后发者盲目跟随先发者的脚步,试图通过复制先发者的技术和经验来快速追赶。但结果往往是,先发者已经坐收渔翁之利,而后发者却陷入了无尽的追赶和模仿之中。
这种后发者陷阱的根源在于对技术发展的盲目追求和对创新能力的忽视。在智能创作领域,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对技术本质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类需求的深刻洞察,而非简单地堆砌参数和模仿先发者的做法。
此外,路线之争也是 AI 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自回归生成式路线是时下最热的技术路线。它依赖于大数据、大模型和大算力的 " 暴力美学 ",通过不断刷参数来提升模型的性能。然而,这种路线是否真的值得我们集体梭哈呢?
回顾技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种路线始终独占上风。选择 " 暴力美学 " 需要算力的优势、数据的支撑以及资本的投入。而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否真的具备与先发者竞争的实力呢?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能够真正解决人类问题、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技术路线。
在 AI 创作的热潮中,我们还需警惕认知陷阱。许多人认为,AI 创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 AGI(通用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智能。然而,这种认知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AGI 的实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对人类智能的深入理解和模拟。而目前我们对人类智能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因此要实现 AGI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即使我们实现了 AGI,它是否真的能够完全替代人类成为创作的主体呢?创作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而这一点,是 AI 所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 AI 创作的发展。
ChatGPT 引领创作革命,人类是否已偏离智能初衷?
随着 GPT4 的发布和 Figure01 等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大模型之路似乎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上,却隐藏着诸多陷阱和挑战。首先后发者陷阱不容忽视,其次路线陷阱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认知陷阱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在追逐大模型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智能的本质?我们是否过于迷信数据和算法的力量,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位科学家在追求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认知的误区。他过于依赖数据和算法,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终,他意识到,真正的智能不仅仅是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他开始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注重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和关联。
在探讨 AI 创作的潜力和价值时,我们不禁要问:智能的真正方向究竟是什么?是继续追求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 " 暴力美学 ",还是探索更加高效、环保、人性化的智能技术?
有人认为,大模型之路是通往 AGI 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刷参数和提高性能,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智能的本质在于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对数据的简单处理和分析。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和关联,探索更加符合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智能技术。
有研究表明,具身智能等新型智能技术,在感知、认知、推理、学习、执行等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潜力。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加自然、高效的交互。
或许,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符合人类需求的智能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智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顾过去,我们不禁要问:在追逐 AI 创作的浪潮中,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我们是否过于追求技术的突破和效率的提升,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找到智能与人类的平衡点?
AI 技术虽然强大,但并非万能。它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也无法完全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们应该将 AI 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结语
ChatGPT 与 AI 绘画的碰撞,是技术的奇迹还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挑战?在这场智能革命中,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然而,当 AI 开始在写诗、画画等艺术领域大放异彩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智能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