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博主跳英歌舞引关注!这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很“上头”
日前,千万级粉丝博主江寻千(九月)与青年演员南笙在潮州古城演绎了一场热血澎湃的英歌舞," 中华战舞 " 的顶流魅力叠加知名博主的超绝影响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现场围观,同时引发线上网友广泛关注。
锣声响,英歌起。当天下午 3 点半,江寻千(九月)英歌舞公益大型演出活动开启,一群 " 梁山好汉 " 踏着激昂的鼓点准时亮相镇海楼广场。
演出队伍由普宁东埔青年英歌队和凤岗英歌队组成,他们从镇海楼广场出发,经昌黎路、牌坊街、东门直街、水平路,路线涵盖古城多个主要景点。
此次演出在网络红人江寻千与南笙的 " 加盟 " 之下引起了广泛讨论。
这两个女孩的身影在英歌队伍中尤为瞩目,她们飒爽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英歌队员,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极高的点击量和点赞率,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网友热评:" 作为潮汕人,看见九月和南笙跳英歌舞瞬间热泪盈眶 "," 有幸现场看到九月跳英歌舞,我是潮汕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还有外国网友评论称:" 这是我们永远也模仿不了的中式审美。"
如今,非遗博主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一大类别,他们通过亲身学艺、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助推非遗出圈出海。大量粉丝通过转赞评互动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网上到线下,这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很 " 上头 "。
用 " 十八般武艺 " 讲述传承故事
为了准备此次英歌表演,江寻千与南笙专程赴揭阳普宁学习英歌舞,经过教练的悉心指导、扎实的训练,她们逐渐掌握英歌舞的精髓,高质量完成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英歌舞演出,再次点燃观众对这项岭南传统文化的热情。
江寻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保留得特别好的城市,这里的年轻人都非常热血,鼓点敲响时,感觉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涌过来了,这让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要把潮汕非遗宣传出去。"
她还提到,除了英歌舞,还想尝试体验潮绣和潮州铁枝木偶戏。
" 潮绣能在平面上绣制出立体浮雕的效果,特别惊艳。同时潮州还有铁枝木偶戏,它源自皮影,因为我曾经学过皮影戏,感觉二者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想尝试一下。" 她表示,希望未来能更深入地了解潮州非遗,努力将潮州文化瑰宝介绍给更多人。
会雕刻冰龙、会做纸鸢、能打铁花,江寻千甚至组建了千百年来首支女子打铁花队…… " 上手好快 "" 干啥成啥 "" 学什么都认真 " 是众多网友对江寻千的印象。
这位拥有广大粉丝基础的传统文化博主,近年来陆续走访各地拜师学艺,用习得的 " 十八般武艺 " 讲述了数十种传统手工艺及上百位传承人的故事,将那些 " 不为人知 " 的濒危文化遗产带到千千万万网友面前。
" 最初拍非遗是出于我的个人爱好。因为我发现小时候喜欢的民俗越来越少见了,我想唤起大家的回忆。其实非遗与我们并不遥远,比如一个水杯,可能是景德镇的陶艺,家里用的老桌子,可能是中国的榫卯工艺,非遗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视频也会更关注快被人遗忘的技艺。"
在江寻千看来,目前非遗还处于一种需要被大家进一步认识的状态," 有种‘明珠蒙尘’的感觉,我们只需要吹开那层‘灰’,大家就能见到它最美的样子。"
粉丝 " 不敢催更 " 的传统文化博主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0 后、00 后成为生力军,社交媒体平台则成为助推非遗传播的重要力量。
江寻千的粉丝大多是年轻人,此次英歌演出活动引起广泛关注,体现出当代年轻人对文化传播的热情参与。虽然两位博主本人还没有发布演出当天的视频,但表演片段早已被亲临现场的观众发到网络四处传播扩散。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日对 1000 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8% 的受访青年感觉近些年非遗更火、更 " 出圈 " 了。
今年 6 月,抖音发布的《2024 非遗数据报告》显示,在抖音上,30 岁以下非遗传承者同比增长 72%;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 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 33%;00 后和 60 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
报告还显示,过去一年,共有 1379 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其中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 328%。
非遗短视频斩获大波粉丝,意味着内容足够吸引人。不仅是江寻千,社交媒体还涌现出一批粉丝众多的传统文化博主,例如成功制作出濒临失传的羽毛风筝、复原《红楼梦》里宝玉的雀金裘的南翔;擅用特效技术成为国风变装 " 天花板 " 的朱铁雄;耗时一年,制出 " 价比黄金 " 的徽墨的山白等。
这些内容创作者凭借巧手和热情,学习并传承了一项项几近失传的非遗技艺。他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和打磨,用心、用情、用力制作高品质文化内容,打动了无数年轻人,以至于让粉丝都不敢催更,成为快节奏视频创作潮流中一种独特现象。
短视频成为非遗传播新阵地
随着非遗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与出圈,非遗传承空间出现了更多可能性。" 短视频、直播平台有着丰富多样的非遗内容和人群。"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曾表示,由于短视频、直播能为不同地域的创作者和观众提供直观交流的机会,新媒体因而成为各地非遗内容的新 " 传播场 "。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一些助力非遗传播的网络平台也在现场设置了展区。
记者获悉,抖音集团表示,将依托平台和技术能力,发起 " 抖音非遗计划 "," 计划 " 包括 " 非遗守护人 " 项目,将以代表性传承人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核心,以传承人群、从业者为带动,以非遗内容创作者为合作重点,提高非遗传承人数字能力,培养高质量的非遗传播人才。
" 观察非遗如何被当代人运用和传播,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很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杨利慧表示,非遗传播领域表达方式不断更新,如同大江大河中不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对年轻群体的影响正越来越大。
新媒体语境下,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期待在未来,年轻的内容创作者们能继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到传承队伍中,让传统在现代生活中更加新潮和青春。
文|记者 周欣怡